2021-10-20
疫情之下,对文旅再认识
我的朋友老舒,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。
老舒对我说,他跟我是同行了,因为他为游客服务,也是文旅项目公司。
老舒的公司是属于交通服务业,还是旅游行业?
这个问题可能好多人都没有搞清楚。
这几天居家防疫,我好好地思考了这个问题。
如果把各种消费都说是文旅消费,那是文旅概念的过度泛化。
那何为文旅产业消费?
我认为是文旅核心消费加上由此引发的综合消费。
这个核心是什么?
一定是文化旅游项目。
可以是观光项目,也可以是体验项目。
比如说,张三到故宫玩,坐了车,吃了饭,购了物,这些消费,就是故宫这个核心文旅消费引起的综合消费。
这个综合消费是文旅产业消费。
如果张三是到前门打印文本,坐了车,吃了饭,这些消费,则算不上是文旅产业消费。
所以,老舒的出租车公司,如果是文旅核心消费引起的配套消费,那么它是文旅产业消费,反之,则不是。
由些,则推演出文旅项目的商业模式:核心消费加综合消费。
核心消费解决游客何而来的问题,是核心吸引力;综合消费解决如何盈利的问题,是项目可持续发展力。
只有把核心消费和尽量多的综合消费聚集到同一个场景下,文旅项目才有较大的盈利空间。
核心消费和综合消费一定是同一主题下的综合体,二者是相互赋能的关系。
二者缺一不可。
好多文旅项目核心吸引力是够的,但是综合消费体还没有建立起来,所以不能盈利。
好多文旅项目综合消费体不错,但是核心吸引力不够,所以难以生存。
每次出现黑天鹅事件,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旅游业,首当其冲的也是旅游业。
为什么?
各种分析一大堆,我认为没有揭示出本质原因。
只有一个原因:因为旅游业不是刚性需求。
当社会发生震荡性大事件的时候,人类便会第一时间丢弃非刚性需求,回归生存功能性的刚性需求。
当你饿得要死的时候,你还有心情去风花雪月吗?
那么,文旅产业应该如何去面对社会震荡性事件呢?
我认为,应该以投资思维来组合产品,对冲风险。
一是产品对冲,旅游产品与刚需产品组合。
旅游产品与生态农产品、医疗健康产品组合,比如观光游加生态大米、温泉加体检;
二是虚实对冲,线下产品与线上产品结合,比如线上直播、线下景区游玩加线上游戏。
2月16日,复星联合旗下17个品牌在抖音不间断直播了16个小时,全天超过200万次观看,峰值在线1.2万人。
三是时间对冲,利用综合杠杆,通过线上预售旅游产品,回笼现金流,批量的产品甚至可以借鉴期货的玩法。
层出不穷的各种事件,文旅人除了把产品做到极致外,还必须更会“玩”。
(转载:文旅叔叔)
相关条目